今传媒

传媒大讲坛

  • 司马迁故里走出来的杰出教育家王捷三

    张军孝;

    <正>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报任安书》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句子,被誉为人生价值观的至理名言。他的故里陕西韩城,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王捷三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一位功德卓著,不该被历史淡忘的杰出教育家、哲学家和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一、自幼聪慧好学,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王捷三,原名鼎甲,1898年3月出生于陕西韩城芝川镇东义门村。他自幼聪明好学,被称为“才子少年”。

    2025年08期 v.3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 网络空间治理赋能高职学生思想引领的价值与路径

    吴昊;梅国英;张正;

    网络空间治理作为全局性、系统性推动网络文明的治理体系,不仅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与高校思想引领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接受主体相契合、运行机制相协调。本文借鉴网络空间治理概念,基于组织管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高职学生在多元网络生态影响下的网络接触行为及思想交流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网络空间思想引领的现实困境及其具体表现与成因,并提出了网络空间治理赋能高职学生思想引领的创新举措,旨在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引领的精准度、亲和力与时代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33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新媒体纵横谈

  • 基于艺术疗愈的新媒体交互设计实践研究

    邵琳;焦中彦;韩菁;

    艺术疗愈是通过艺术创作与表达的方式,为个体提供一种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疗愈方法,可帮助个体释放情感、增强自我认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个体的身心平衡。本文对艺术疗愈及其因子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艺术疗愈因子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基于艺术疗愈的新媒体交互设计实践,以及如何将艺术疗愈有效融入新媒体艺术创作和交互设计中,旨在为新媒体艺术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2025年08期 v.33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乡村旅游类短视频的创作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宋骁;

    乡村旅游类短视频是当前推广乡村旅游的重要手段之一。优化此类短视频的创作,对振兴乡村经济、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空间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乡村旅游类短视频的叙事特征,并针对其主题浅薄化、内容同质化和主体模糊化问题,提出乡村创作者应提升作品价值、注重文化挖掘、树立品牌意识,旨在更好地展现乡村旅游特色,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2025年08期 v.33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新媒体平台的经济导向与社会责任关系探讨

    王婷;

    在技术和资本的推动下,部分新媒体平台的经济导向日益明显。这一趋势虽然激发了媒介创新的更多可能,但也带来了过度娱乐化、情绪化以及削弱主流话语权公信力等风险。面对这一现状,加强媒介责任的规范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媒介社会责任理论强调,媒介在追求商业目标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责任。本文概述了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及其在国内的实践探索,分析了新媒体平台经济导向与社会责任担当的关系,旨在深入剖析媒介责任在当前环境下的内涵与外延。

    2025年08期 v.3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 高校新媒体的传播困境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大学生阅读现状

    罗竹洋;

    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阅读特征不断变化,高校新媒体所面临的冲击与挑战日益凸显。因此,亟需开拓传播新空间,并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高校新媒体的传播困境,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旨在为新媒体时代高校媒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3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美妆类短视频内容生产策略研究——以抖音平台美妆短视频为例

    朱海仪;李昕瑶;

    抖音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诞生以来应用广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妆类短视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和喜爱。本文以抖音平台美妆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旨在促进美妆类短视频的健康发展。

    2025年08期 v.3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融媒体探究

  •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思政课程开设的组态路径——基于云南高校课程的实证研究

    康博阳;刘圆圆;杨泽昀;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亟需探索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探究云南高校数字化思政课程的学生接受情况。研究发现,高校数字化思政课程受到多个变量共同影响,形成了学习环境型、学习便捷型、学习成效型3种组态路径。高校应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工具易用性,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思政课数字化转型。

    2025年08期 v.3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主持人“讲好新疆故事”的融媒实践及能力提升路径

    袁雪渊;

    新疆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篇章,讲好新疆故事是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关键环节。各级媒体主持人作为大小屏传播的重要主体,承担着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的重要使命。本文基于融媒体环境,总结了主持人在“讲好新疆故事”传播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能力提升路径,旨在增强新疆故事的跨文化传播效能。

    2025年08期 v.3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叙事创新路径探究

    缪昀珂;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传播已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博物馆作为具有文化传承与交流功能的载体,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博物馆的叙事方式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数字叙事逐渐成为博物馆对外展示与传播的新途径。本文以故宫博物院为例,阐述其数字叙事策略、技术应用及对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并探讨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叙事现状与创新路径,旨在为博物馆文化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8期 v.3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广播电视音像

图书报刊出版

  • 学术精神对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探析

    魏晋茹;

    坚持学术精神,既是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编辑提升业务能力、增强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图书编辑学术精神的内涵,探讨了坚持学术精神对图书出版的内在价值,从编辑个体与出版行业双重视角出发,探索培育与践行学术精神的现实路径,旨在为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

    2025年08期 v.33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青年编辑专业能力提升对期刊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研究

    吴旭辉;

    期刊不仅是学术界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的传播载体,也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青年编辑作为期刊编辑团队中的“新鲜血液”,其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期刊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分析青年编辑在学术素养、编辑技能、沟通协调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揭示青年编辑能力提升对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并针对编辑能力提升提出可行策略,旨在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2025年08期 v.33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基于人工智能的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优化模型研究

    李英;

    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行业显示出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的潜力,科技期刊编辑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已成为提高学术出版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本文采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优化模型,并对其在自动化审稿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缩短稿件处理时间、提升审稿质量,以及增强出版流程的透明度与公平性,从而提高科技期刊编辑流程的效率。

    2025年08期 v.33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临床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现代实用医学》杂志为例

    钟美春;姜晓庆;朱波;

    新形势下,学术期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文从特色栏目打造、同行评议机制强化、医学伦理审查、编辑队伍建设、期刊数字化转型、编排和印制质量提升、公益宣传等方面入手,总结《现代实用医学》的办刊实践,旨在为临床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2025年08期 v.33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自我成长路径探析

    杨青;

    青年编辑作为编辑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为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是推动科技期刊长远健康发展的中坚。青年编辑要勇担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任,与科技期刊共成长。本文探析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快速成长的路径,提出勤于思考,提升编辑水平;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学术素养;积极准备职业资格考试及参加职业培训;加强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推动科技期刊创新传播与发展;增强法律意识,防范学术传播法律风险;强化沟通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铸就卓越职业品质;坚守初心,培育匠心;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制定精准的能力提升计划等有效措施,旨在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快速成长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2025年08期 v.33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医学期刊退稿原因分析及审稿流程优化探析

    朱岚;

    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迭代,医学期刊对稿件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期刊编辑出版视角,以某医学期刊为例,研究其在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这一时间段内退稿的主要原因,提出杂志社要优化审稿流程,缩短稿件滞留时长,旨在为医学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2025年08期 v.33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影视作品欣赏

  • 探析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形象建构——以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为例

    竺李;

    乡村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优秀乡村纪录片不断涌现。传播美丽乡村形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乡村振兴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中的乡村形象为切入点,从乡村景象、乡村人物形象、乡村文化三个方面分析纪录片中呈现的乡村面貌,从叙事策略、视听语言、符号运用方面阐释乡村形象的建构,旨在为乡村振兴纪录片创作提供参考,为我国乡村建设的发展提供建议。

    2025年08期 v.33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从传播理论视角看影视作品的虚幻与真实

    蔡秀玲;

    质量是影视作品的核心要素,也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本文基于传播理论视角,探究《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与《甄嬛传》两部权谋作品的传播新格局,提出艺术描写与影视叙事是虚实结合的,要利用严肃叙事与媒介现实的碰撞、休闲娱乐与历史故事的互文,实现媒介现实与社会现实的互动,旨在为影视创作与传播提供启示。

    2025年08期 v.33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现阶段深度学习机制下的“生成式”电影研究

    宋家昊;王可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学术界和大众的广泛关注,电影艺术正依托技术革新,迈向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生成式”电影应用深度学习机制的必要性,总结人工智能技术对“生成式”电影创作的主体、工具和模式等要素的影响,探究“生成式”电影创作中存在的危机,旨在促进电影艺术可持续发展。

    2025年08期 v.33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文化艺术传播

  • 甘肃革命文物中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基于情感层次理论

    王坤;

    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的重要实物见证。本文运用情感三层次理论,全方位挖掘甘肃革命文物中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旨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2025年08期 v.33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博物馆文物说明牌的英译研究——以云南省博物馆元明清厅为例

    陈良琼;梁庆峰;

    博物馆作为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承担着展现世界文明多样性和促进文化融合的重任。馆内文物的英译说明牌是连接不同文化背景观众,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与纽带。本文以云南省博物馆元明清厅文物英译说明牌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探讨优化博物馆文物英译说明牌的有效途径,旨在推动跨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并为博物馆英译翻译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8期 v.33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数字传播时代乐山城市形象构建及推广策略

    齐虎;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乐山市作为四川省内具有丰富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城市,其形象塑造与传播在数字传播时代具有典型性和必要性。本文从数字传播时代城市形象构建的新特点出发,深入剖析乐山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现代发展等,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有效传播乐山城市形象,旨在助力乐山实现多维度的繁荣与发展。

    2025年08期 v.33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论《河山传》的乡土变迁

    李圆圆;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乡土作家之一。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家,他始终关注乡土,并记录着乡村的变化。他的作品《河山传》讲述了1978—2020年间西安周边乡村农民进城打工、离城返乡的故事,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再现了现代文明影响下乡村的变化。本文从乡村经济、乡风文明及乡土环境转变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在城乡融合过程中,传统乡村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们观念、精神的变化,旨在为思考城乡关系提供新视角,实现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

    2025年08期 v.33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媒介经营与管理

  • 国内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肖亚;祁凯;

    突发事件容易引起舆情共振,加强舆情研判至关重要。本文选取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作者及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等绘制知识图谱,揭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与演化、风险识别与预警、引导与治理策略、应急管理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运用事理图谱分析方法,分析利益相关者情感态度、大数据技术等内容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旨在为舆情管理优化提供借鉴。

    2025年08期 v.33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 终身学习背景下漳州市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改进研究

    吴艺煌;

    老年教育是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漳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改变,老年教育服务供给问题逐渐引起多方关注。本文从全民终身学习的视角出发,探究漳州市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现状,提出要进一步构建“1+N”多元供给主体,强化社区教育服务功能,丰富教育供给内容,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构建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着力提升漳州市老年教育服务供给质量,切实满足老龄市民终身学习需求。

    2025年08期 v.33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 无人直播购物的媒介伦理挑战及治理优化策略

    叶思遐;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被电商行业接受,并应用至直播实践,无人直播购物应运而生,展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无人直播购物的两种运作样态(AI数字人直播和切片无人直播),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情感、内容、隐私及监管等方面的媒介伦理挑战。基于此,本文将治理思维纳入未来无人直播购物的发展框架中,针对无人直播购物的关键性治理难题,从消费者、平台、商家和监管层面出发提出治理优化策略,旨在助推直播电商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025年08期 v.33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数字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媒介使用及养老改进策略研究

    费凡;王婉婉;

    数字化与老龄化交织,老年人的数字媒介问题日益突出。数字媒介改变了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方式,构建了现实社会关系之外的网络关系。它已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必需品,但老年人对它的认知仍停留在“日用而不自知”的初级阶段,尤其不理解其算法逻辑。本文分析了数字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媒介使用需求及面临的困境,指出“媒介养老”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丰富精神生活,提升幸福感,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旨在推进社会对老年人媒介使用的关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25年08期 v.33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教育传播与思考

  • 泛娱乐化: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多重困境及突围策略

    林怡活;何燕霞;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全媒体时代,泛娱乐化正悄然引发部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危机,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分析了泛娱乐化的本质和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多重困境,并从创新表达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技术治理效能;重视自我建设,增强大学生免疫力三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突围策略,旨在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2025年08期 v.33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琼崖精神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的路径研究

    邹升柳;朱成菊;

    琼崖精神内涵丰富,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观念问题,本文以琼崖精神赋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价值观重构与实践突围为切入点,探讨其主要内涵的时代转化价值,旨在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提供指引。

    2025年08期 v.33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优化高校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实践探索

    吕文雁;

    优化高校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是筑牢党的执政根基、保持队伍先进性的重要举措。现有教育管理模式在实习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党员培养的需求。本文结合实习生党员的特点,探索通过优化管理机制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出了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将党性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加强教育资源整合等优化路径,旨在为高校党务工作者和管理者提供借鉴。

    2025年08期 v.33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势、困境与对策

    吴小蕊;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教学资源移动化、教学主体多样化、教学理念创新化、因材施教精准化等优势。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包括教学评价体系标准不明确、智能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数字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学生鉴别网络信息能力较弱以及教学资源整合共享程度不佳等。本文研究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教学效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路径对策,旨在提升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成效。

    2025年08期 v.33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高职新闻类专业服务地方的教学实践效果研究——以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刘婉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本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服务地方的教学实践效果,并以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该校的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成效,提出高职新闻类专业服务地方发展的优化建议,旨在为高校培养适应乡村振兴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提供借鉴。

    2025年08期 v.33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王楠;李学锋;

    5G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信息的高效传递,也催生了网络文化。这类新兴文化开放性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通过阐述网络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双重影响,并探索应对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策略,旨在为减少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维护“清朗”网络环境提供借鉴。

    2025年08期 v.33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今传媒》征稿细则

    <正>《今传媒》是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在20年的办刊过程中,得到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关爱及大力支持,现已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类期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名刊工程遴选期刊,中国传媒类高校学术成果展示重点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第一批社科类学术期刊。曾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荣吾数字阅读影响力“百强期刊”。本刊主设栏目为“传媒大讲坛”“新媒体纵横谈”“融媒体探究”“广播电视音像”“图书报刊出版”“影视作品欣赏”“文化艺术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教育传播与思考”。

    2025年08期 v.33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 下载本期数据